今天给各位分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021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一、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求知欲强。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社会的行为。 5.人际关系良好。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二、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1.依赖心理。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 ,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体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三、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开朗的性格,明确的目标。无论在家、在学校或公共场所,都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上和学习要有意义、有目标,这样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加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强生活和学习经验;面对一种情景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的外在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遇事保持积极心态,致力于问题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热情和积极总是与成功相伴,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情绪专注于目前的学习上,富有成就感、荣誉感,这样你就会成为受人欢迎的人;要富有自尊与成就感,对自己的命运、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正确的估价,努力矫正消极情绪和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在互联网影响下,不少孩子自制力差,容易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侵蚀。未成年人因为身心发育还不够健全、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事态的判断还不够完善,遇到挫折时过分偏激,也会引发心理问题。 推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有一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 1.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0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目前快节奏、高风险、大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成绩,而很少从孩子的心理角度予以重视;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格的发展、人格的教育、实践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等的培养。如有的单亲家庭缺少父(母)爱,他们的孩子往往会自卑,性格比较孤僻;有的家庭条件好,父母百依百顺,容易造成孩子娇生惯养,害怕困难;有的处于青春期时,会出现逆反心理、嫉妒心理;留守儿童容易成为心理孤儿,隔代长辈教育更是有心无力,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沟通能力,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往往加剧矛盾,适得其反。 02 学校教育的缺失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当前,学校虽大多设有心理健康课程,但工作缺乏系统性,开展不够深入。缺少健康课程专业专职教师,师资力量不够,课时也很难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堪忧。在考试及升学的压力“指挥棒”下,健康教育面临单一的教学手段,落后的教学内容,工作室功能不健全,难以取得明显效果,缺少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没有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03 外界不良文化的侵蚀 随着家庭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到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在大众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上,各种文化信息使身心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难以抉择。网络游戏的暴力、色情化,电视节目娱乐化,对未成年人成长、人格形成产生一定的负面诱导,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04 未成年人自身心理脆弱 如今孩子们成长的优良条件似乎前所未有,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观念让未成年人成为特别缺乏社会实践的一代,尤其是缺乏抗挫折训练和教育,导致孩子出现一点点心理危机就不能承受,常常因一时受到的挫折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出现对人生和生命的错误看法,遇事太过偏激,抗压不足。 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立足“治未病”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引导孩子的成长,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科普知识。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01 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经过紧张的压力后,感到心慌、心绪不宁。 02 一般性焦虑 表现为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忧心忡忡。 03 一般性抑郁 表现为遭受心理挫折后,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情绪消沉,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感觉。 04 自我关注 只关注自己,自己的心理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此感到困惑,但又找不到答案,因而感到非常痛苦。 05 心理固着 心理固着指个体在长时期内为某种想法困扰,不知如何处理,又无法排解的心理现象。 4.预防心理问题的措施 1、优化现实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2、加强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3、接受心理教育,学会心理调适。 4、主动向人求助,及时缓解心情。 5.给家长的指南 01 夫妻关系需要和谐 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02 孩子表达要倾听 家庭应该是孩子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举动。 03 宽容约束要平衡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04 赞扬激励有技巧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 05 美丽自然常亲近 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6.给老师的建议 01 适当鼓励,增强自信 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点之处,以各种方式: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02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老师应引导学生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价,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别人羡慕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学会悦纳自己。 03 善于疏导,培养感情 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的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 04 组织实践,锻炼意志 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常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7.给学生的建议 01呼吸放松法 吸气,缓慢并深深地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抑制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呼气,要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注意放松的节拍和速度。 02思维转换法 没有最糟糕的事情,只有最糟糕的看法,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化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 03能量发泄法 不良情绪是一种负能量,不能适当地输泄容易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可以找好朋友倾诉和吐槽;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04音乐调节法 医学表明:多听音乐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家校合作,齐心协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 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地区: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市(地、州)_____县(市、区、旗) 性别: ①男 ②女 出生年月:______年______月 调查对象:①在校学生 ②城镇居民 ③农村居民 文化程度:①小学及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或中专 ④大专 ⑤本科 ⑥硕士及以上 请判断下面题目是否正确,在相应的选项上画√。 1 不良情绪不会引发身体疾病。 2 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3 得精神心理疾病的人都是因为心理脆弱、自己想不开。 4 睡不好可能是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 5 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越早治疗越好。 6 精神心理疾病服药好转后,可以自己一边减少药量一边观察。 7 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影响。 8 老年人加强社交活动有助于减缓大脑功能衰退。 9 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好转和康复。 10 吸烟、饮酒、过度购物、沉迷游戏是不健康的减压方式。 说明:10道题均为判断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得分80分以上知晓率达标。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那么怎样在幼儿时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呢?接下来为家长朋友们介绍一些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小知识,共同陪伴幼儿快乐成长!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主要因素01. 动机小朋友在活动中不断产生需要和满足需要,但偶尔也有受挫的时候。所以,孩子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机动冲突的简单技巧,以协调机动需要与现实的反差,保持平衡的心态。 02. 自我意识小朋友的自我意识虽不成熟、不稳定,但对其人格发展和行为适应影响很大。孩子通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和态度,通过与同伴的比较,通过在游戏与交往中的成败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行为与情绪。自我意识不强的幼儿,对挫折、冲突缺乏预测性和处理技巧,往往造成任性执拗、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等情绪和行为障碍。所以,应该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03. 情绪焦虑、恐惧的情绪对小朋友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焦虑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败,常处于紧张与不安之中。恐惧会使孩子产生剧烈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度的焦虑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0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0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03.不要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不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04.不要对孩子太严厉或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05.不要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06.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01. 日常生活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教育和行为指导而实施,也可以结合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不同方面的教育活动影响儿童,还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实施形成心理健康教育。 02. 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03. 心理行为和教育指导心理咨询师通过有效的谈话方式,提供需要的知识,增进幼儿的自我认识,并充分发挥其潜能,协助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追求自我实现,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 04. 家园同步教育家庭是儿童生活初级社会化的场所。教育的一致性要求学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协调同步,才能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园同步是实施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育的重要途径。 孩子的心理健康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从“心”出发,守护心灵。让我们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用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dkdd.net/post/3070.html发布于:2025-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