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微软“吃下”诺基亚 中国手机厂商恐遭重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软“吃下”诺基亚 中国手机厂商恐遭重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微软“吃下”诺基亚 中国手机厂商恐遭重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微软“吃下”诺基亚 中国手机厂商恐遭重创、微软“吃下”诺基亚 中国手机厂商恐遭重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曾占据中国手机业务35%市场份额的“诺记”,如今被微软仅3.5亿美元的可怜价卖给了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和HMD Global公司,而这,是微软当年花了70亿美元买来的。 据报道,这笔交易完成后,HMD Global将获得诺基亚品牌的10年授权,可独家销售诺基亚的功能型手机以及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而4500名原诺基亚员工也将转移到富智康。 十年之前,诺基亚的最高市值超过2000亿欧元,真是令人惋惜! 2013年,诺基亚卖出手机部门,托付微软追赶其强势对手,同时托付了芬兰的自豪。 庆幸的是,当年微软的收购,并没有获得诺基亚手机的全部权利,也就是说诺记仍掌握着诺基亚智能手机品牌的权利。在业界看来,诺基亚经历本次交易后,或可在今年底推出智能手机,重战江湖。 其实,这场"诺记翻身仗"的猜测并非空穴来潮。 实际上,本次交易的主角之一HMD Global是诺基亚老家芬兰的一家新创公司,其总部设在芬兰,将由前诺基亚老将Arto Nummela出任CEO。而富士康则毋庸置疑是诺基亚的代工工厂。两个主角,一个指挥,一个演奏。诺记复活的好戏即将上演。 有网友猜测,微软卖出诺基亚是二者决裂的表现。实际上,据WPDang主编陈绍森分析,微软此次出售只是正常的商业运作,并非"分手","功能机缺少网络入口等节点,和微软的发展中心不符,所以出售很正常。"。 在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看来,在重新掌握智能机和功能机的品牌后,诺基亚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利用品牌影响力,重新布局生产和营销,"诺基亚的优势仍在于区域性的销售能力"。 而富士康的"接盘"考虑也正是看中诺基亚的销售优势,据闫占孟推测"过去两年,富士康都在不断寻找更多业务和突破合作的机会,诺基亚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它既可以帮富士康解决很多生产的难题,同时借助诺基亚的品牌,富士康的收入和利润也可预见会有所提高。"二者结合,一个降低成本,一个得到品牌情怀的支撑,何乐而不为? 其实,重新翻开诺记兴衰的旧页,也正书写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史。 早在分水岭的2007年,苹果的iPhone引发了智能手机革命,成功攫取诺基亚的"黄金时代",吞噬了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导致诺记宫殿倒塌。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诺记散落的一地碎片,对于移动领域的运营商和手机造商等来说仍是矿产宝藏。 但如今,诺记终究已阔别近10年,原有市场渠道已被破坏殆尽,这一次的卷土重来,复活难度不可小觑。 看着网友们的怀念和怜惜,有人说诺记的归来,是一场情怀与现实的较量。其实不然,重塑对于诺基亚来说并不新鲜。 1865年,诺基亚作为一家造纸商创建。之后生产过橡胶靴、雨衣、木材、电缆和电视机。还曾做过发电商,爱尔兰主要卫生纸制造商,全球自行车防滑钉轮胎的唯一供应商。20世纪90年代初,诺记发现手机的未来与商机,转移业务重心到手机,并且带领自己和衰退的芬兰经济逃出生天。企业运营100余年之久,一度是让人羡慕的长青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从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到送走诺基亚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在移动端市场,苹果iOS和谷歌的Android二分天下的格局中,微软渐渐感到心痛。2015年7月,微软决定放弃智能手机领域的尝试,手机业务资产减计76亿美元(超过了当年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支付的72亿美元),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在微软已如同鸡肋。本次交易正说明了微软当年的战略失败。 虽说老字号手机诺基亚,是"手机一代"的启蒙老师,也有一种叫做诺记的情怀萦绕至今。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仅仅是有一个知名品牌还不够",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的智能手机市场分析师称,"要想撼动市场,拿出一些能让这一日新月异的市场为之一振的东西来可不容易。" 诺基亚有无翻身的可能?它的归来会是光环加持还是寒风萧瑟?前路仍是未知。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对于80、90后这代人来说,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想必很多人的第一步都是诺基亚吧。在当时还没有苹果、没有安卓的年代,能拥有一部诺基亚手机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但随着手机也的不断发展,我们鉴证了智能手机的进步,同样也鉴证了诺基亚手机的衰落。 有着150余年历史的诺基亚公司于1865年在芬兰成立,在早年间其主要业务并非如今的科技电信领域。而且诺基亚也并非一家公司,而是由造纸、橡胶和电缆业三家不同领域的工厂合并而成,这三家工厂在1967年宣布合并组建为诺基亚集团,成为诺基亚迈向电信业的第一个转折点。 其实在1865年成立初期,诺基亚以造纸为主,并借助国际销售网络,将纸张远销海外,由于产品的成功吸引了很多工人及合作伙伴,并在工厂形成了一个名为“诺基亚”的社区,后来这个社区中又来了以生产套靴、皮靴和轮胎等产品为主的橡胶加工厂,并且该工厂也以诺基亚作为了自己的品牌。在后来,这个橡胶厂收到了一家以赫尔基辛为中心的电缆厂的投资,并最终走向了合并,随后顺应时势正式进军电信业。 诺基亚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图片引自百度贴吧) 而对于诺基亚来说,2013年则是另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诺基亚以5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手机业务部门,包括生产设备、厂房、销售网络以及3.2万名员工,而曾经的合作伙伴微软却变成了诺基亚手机的新掌门,获得了Nokia品牌的独家授权(这也意味着诺基亚无法再使用印有“Nokia”Logo的手机产品了)。 众多诺基亚手机产品(图片引自新浪微博) 虽然对于我们来说诺基亚出售手机业务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的篇章的开始。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没有了手机业务之后的诺基亚在这几年间都干了些什么吧? 虽然没有了 却发展了平板和VR产品 虽然诺基亚与微软关于手机业务的交易在2013年9月已经对外宣布,但交易完全达成时已是2014年4月,完成了手机业务交易之后,诺基亚也将专心发展网络基础和服务、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两大块业务。 但好像诺基亚并不安心于只做软件服务,在同年11月的诺基亚在芬兰“初创企业研讨会”(Slush)上推出了旗下首款Android平板电脑诺基亚N1。 诺基亚N1 在配置方面该机使用了一块分辨率为5048x1536像素分辨率的7.9英寸屏幕,搭载了Intel Z3580四核处理器,内置2GB运行内存和32GB本地存储空间,采用前置500万+后置800万像素的摄像头组合,配有5300mAh容量电池,预装基于安卓5.0开发的诺基亚Z Launcher系统。 诺基亚N1 该机十分轻薄厚度仅为6.9mm,重318g,采用一体式铝合金机身抛光喷砂工艺,售价为250美元(约合人民1644元)。 除了平板电脑外诺基亚还将业务扩展到了虚拟现实(VR)产品,诺基亚科技部门就研发了一款够实时捕捉360度全方位的音频和全息影像(且完全没有延迟)的虚拟摄像机诺基亚OZO,售价也是高达6万美元。 诺基亚OZO(图片引自qcsjw) 在硬件功能方面诺基亚OZO搭载8个光学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分辨率均为2K×2K)。可捕捉195度视野的镜头,制作360度全景视频,内置8个麦克风采集三维环绕声音提供VR音效。数码暗盒兼具电池与储存模块,每个暗盒提供32Wh可充电电池和500GB固态硬盘,支持45分钟的录制时间,并视频和音频都会保存到单独的文件上,支持实时预览和回放,能够让传感器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微调。此外还支持WiFi、,并兼容市面上所有VR头盔。 诺基亚OZO(图片引自91) 不过该款虚拟摄像头并非面向消费者推出的产品,而是面向专业性更强的特定用户,主要用于高端VR电影和电视的制作以及体育赛事直播等场景,还可以用在音乐会、体育赛事和新闻等方面。目前,诺基亚OZO正在和电影制片厂合作制作VR电影,并表示未来将大力布局虚拟现实产业,主攻VR隐私制作技术。 收购阿尔卡特卖HERE地图 外加一笔中国大单 除了研发硬件产品外,在2015年诺基亚还完成了和中国移动一项价值9.7亿美元的合同TD-LTE合同,将为中国移动提供最新的LTE-Advanced技术支持。其中包括Flexi Multiradio 10基站、载波聚合、Flexi Zone小基站、网络规划和优化服务、网路实施系统集成和运营维护等综合服务。 诺基亚通信(图片引自百度贴吧) 除此外还与中国移动研究院签署了5G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5G关键技术、国际标准化和产业化推进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将共同研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促进5G全球统一标准及新市场的拓展。 同样是在今年,诺基亚正式将HERE地图出售给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巨头奥迪、宝马和戴姆勒,最终收购价格为25.5亿欧元(约合27.6亿美元)左右,且HERE在未来将依旧保持独立运营。 诺基亚HERE地图(图片引自新浪微博) HERE是全球主要电子地图和定位数据服务提供商之一,欧洲及北美地区80%新车的一体化导航系统采用HERE地图。虽然在诺基亚的业务里,HERE地图业务的销售额和利润都保持稳定增长,但在出售业务后,HERE地图的定位已经显得冗余,不符合诺基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 当然有卖出就会有买进,在2015年诺基亚还开启了对阿尔卡特朗讯的收购计划,在经历了一系列谈判后,诺基亚终于以166亿美金的价格成功收购了阿尔卡特朗讯,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协议,此次收购将于法国和美国以公开换股的方式进行,每一股阿尔卡特朗讯的股票可兑换0.55股诺基亚新发股票,收购完成后诺基亚将持有阿尔卡特79%的股份。 诺基亚阿尔卡特合并完成(图片引自rthk) 合并后的新公司拥有10.4万名员工,将提供一整套端到端的产品和服务系列,并将设立移动网络、固定网络、IP/光网络、应用和数据分析、诺基亚创新技术五个业务集团。并致力于打造IP互联世界技术和服务的全球领军企业。 人民网3月28日电 (赵超)在获得美国、印度等国家审批通过后,备受关注的“微软并购诺基亚”案例,将于4月上旬提交商务部进行审核裁定。业内人士分析,一旦此次并购顺利通过,国内手机制造企业将遭受双重“专利挤压”,面临前所有未的危机。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微软并购诺基亚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改写中国手机通信行业的格局和生态。专家呼吁,通信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相关监管部门应对此次并购实施反垄断审查,并采取附加适当的限制性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该交易的不利影响。 诺基亚转型:或成为“专利怪物”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其中50亿美元用于收购设备及服务,22亿美元用于获得诺基亚十年专业许可。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并购,诺基亚只出售其手机业务,而不出售专利,是属于畸形的并购。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詹昊认为,这样的一项交易,对于中国本土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隐患:现行的专利许可制度里存在“专利许可费叠加”这一漏洞。 他表示,对于一些国际上有名的手机生产厂商来说,每家都只掌握了其中一部分的技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形成了一种非常巧妙的互相牵制,不敢去发动所谓的专利价格战。但是,诺基亚和微软的交易结构一旦被放行,在没有任何制约的情况下,诺基亚有可能成为专利怪物,因为它不再有从其他的竞争对手处获得专利权的需要,一旦这个局面被打破之后,它有动力也有能力提高自己的专利许可价值。 据了解,诺基亚拥有智能手机通信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和非标准必要专利接近7000余件,行业专利数仅次于高通,且全球20%没有跟诺基亚签署专利授权的相关公司基本集中在中国,一个不再生产手机的企业却拥有大量的手机专利,在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肖江平看来,如果微软并购诺基亚实现自营战略目标,对中国的手机市场,将是颠覆性的灭顶之灾。 很有可能的现象是,并购之后的诺基亚,效仿高通公司,走专利经营模式。而为了收取高额专利费,诺基亚可以通过销售禁令的方式逼迫手机商就范。业内人士建议,为了防止其滥用专利变成专利流氓,应要求诺基亚维持目前的专利费率,同时包括所有与移动终端相关的全部专利,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专利。 此前,行业中亦不乏这样的案例。如爱立信在2012年出售索爱股份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轮专利诉讼浪潮,波及众多厂商,三星、中兴等行业巨头也不能幸免。 微软专利费:国产手机商不能承受之重 众所周知,安卓系统由谷歌公司免费授权手机企业使用。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安卓系统中使用的微软软件,依然需要向微软公司支付费用。 目前,微软向安卓手机制造企业以智能手机每台约5美元(占成本价的5%)、平板电脑约10美元的价格征收专利许可费。 由于竞争的加剧和低端智能手机的兴起,智能手机的价格一路走低。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未来5年内,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还将继续降低约7%。虽然智能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导致利润率下降,微软的专利费用却一直非常坚挺。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会长王秉科表示:目前我国自有品牌手机基本处于加工阶段。属于产业链低端,普遍利润较低,在3%之内。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厂商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在100美元以下。 王秉科指出,以中国主流安卓手机品牌华为、联想、TCL和中兴为例,2013年第三季度,上述四家手机品牌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仅为103.25美元,同时期,上述四家手机品牌的平均利润率为1.70%。如果微软收取每台5美元的专利费,将占去成本的5%以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建中表示:微软并购诺基亚,中国手机商最受伤。无论是微软还是诺基亚,只要提升专利许可费,就将使利润空间本来狭小的我国手机生产企业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它们最终只能选择退出市场或者将该成本转嫁给智能手机消费者。前者将危害市场竞争,后者则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009年,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安卓的比重微乎其微,而现在占到80%。随着安卓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微软的此项收入以几何级数式增长,越来越成为众多安卓手机商尤其是中国手机商的负担。 专家呼吁:增加限制性条款 以备后患 微软“吃”下诺基亚之后,无论是微软为了扩大自己的Windows手机份额而动用专利核心武器,还是诺基亚出售了手机业务之后更加积极的专利谋利冲动,都预示着一场与专利有关的战争即将到来。对于中国手机商来说,最为担心的是微软诺基亚合并后,专利费不降反升。 事实上,此次微软并购诺基亚,各国家和地区在审批时都慎之又慎,并不约而同将审核重点放在了反垄断上。台湾反垄断监管部门今年二月份以附加条件方式通过了此项并购,添加的限制条件要求微软在许可移动设备相关专利时不得进行不合理定价或给予歧视性待遇,也不得以其他干预移动设备生产商自由选择操作系统的权利。 据了解,目前微软和诺基亚两家公司已经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修订的救济方案,并开始了关于救济措施的关键性谈判。 按照目前所报道的救济方案来看,如果此项并购得以通过的话,微软的专利费用至少不会降低,诺基亚的专利费用会大幅度提高,结果导致并购之后的专利费用,将远远大于并购之前的专利费之和,1+1>2。这无疑将对我国手机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产生重大且深远的不利影响。 针对此次并购即将对行业带来风险,行业人士及有关专家也纷纷建言献策。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微软并购诺基亚案例,应该由商务部反垄断局联合发改委,结合近期发改委发起的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一并评估,对中国未来的手机市场做出更合理的布局和秩序的规范,避免将中国的企业变成肥羊,被国际巨头联手宰了。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商务部对微软和诺基亚并购案,应采取附加适当的限制性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该交易完成后对于竞争的不利影响,应当是最佳的选择。与欧美等其他地区不同,和微软Windows相竞争的安卓移动终端在中国应有更广泛。微软利用收购诺基亚资产来削弱竞争对手的战略,对中国的影响更大。 现在看来,微软并购诺基亚,不仅仅是一场专利权的斗争,也是关系中国民族手机产业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微软“吃下”诺基亚 中国手机厂商恐遭重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微软“吃下”诺基亚 中国手机厂商恐遭重创、微软“吃下”诺基亚 中国手机厂商恐遭重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dkdd.net/post/3225.html发布于:2025-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