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目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本黑体字加粗,课本黑体字最重要!)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生物体内以大量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4、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5、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还有脑脊液! 6、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7、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9、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10、影响细胞外液渗透液的主要是Na⁺和CI⁻的浓度。 11、影响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12、内环境的稳态: ①实质: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 ③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④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⑤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3、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 血浆蛋白含量过低都会引起——组织水肿第2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5、反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不可) 16、神经系统的各级中枢及其功能: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调控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17、味觉、痛觉、渴觉等感觉的产生于大脑皮层,但其未形成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 19、遗传获得、先天性属于非条件反射。 20、有神经节的一端为传入神经。 21、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 22、反射弧的完整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3、△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24、Na⁺内流表现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K⁺外流表现为静息电位,内负在正。 2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 26、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导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与突触后膜。 28、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单向传递) 29、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30、突出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泌与线粒体有关。 31、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32、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 33、神经递质被突出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发挥效应后不会长久存在,或被酶催化分解而失活,或因被转移而迅速停止作用。 34、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35、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36、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7、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及癌变的细胞。) 38、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消退较快,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 39、溶菌酶一定是非特性免疫。 40、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于特异性免疫。 41、HIV先攻击T细胞。 42、免疫系统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剩余的见下一篇文章,记得收藏和点赞哦)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 植物的激素调节 1. 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 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 拜尔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 温特的实验 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产生:植物体内??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5. 植物激素?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实质:微量有机物 [解惑] (1)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2)证明“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并对该物质命名的科学家是温特;提取该物质的是郭葛,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实验中都设置了对照组,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6、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运输 ?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 (1)实质: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2)表现?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茎 ??发育程度:幼嫩>衰老 (3)尝试对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曲线进行分析 ?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 ④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促进植物生长,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成为“高浓度”,所以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 ⑤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的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2m。 ⑥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0小于m。 8、顶端优势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9、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等。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 10、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见图) (1)协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易错警示 与各种植物激素相联系的5点提示:(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不同,化学本质不同。(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3)植物激素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营养物质。(5)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长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 生态系统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结构:组成结构 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 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寄生动物(蛔虫) 异养生物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 食物链 从生产者开始到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 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 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 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4 1.细胞周期概念?真核细胞的_式有几种 2.有丝_个时期的特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各个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DNA含量的变化 4.植物细胞有丝_动物细胞有丝_区别 5.无丝_特点?无“丝”指什么?哪些细胞通过无丝_方式形成新细胞 6.细胞分化的概念 7.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8.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9.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10.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1.癌细胞的特征 12.常见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恶性肿瘤的预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5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 高中生物必修三细节知识总结2021 ★ 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2021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 ★ 高中生物必修三高频考点复习提纲2021 ★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复习问题汇总2021 ★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细节知识73条2021 ★ 关于高二生物必修课程教学总结 ★ 人教版的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2021 ★ 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记忆 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必修三的生物知识你背熟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o2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二、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 (2)化学信息:*外激素、告*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①体液: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②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全部体液的2/3。 ③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全部体液的1/3。 ④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⑤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为组织细胞通过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⑥淋巴:小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内悬浮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注意:血液并不全是体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组织液淋巴 ↑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血液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的细胞,从一次*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完成时为止. (2)有丝*: *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期染*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染*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方式不同. (3)减数*: 对象:有*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间期染*体复制,前期同源染*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前期染*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体的着丝点*染*体单体分离. 有丝*和减数*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体……减数第二次* 2.有同源染*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 3.同源染*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 1.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2.高中生物必背的基础知识总结 3.高二必备的生物知识点大全 4.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5.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点框架 6.高二必备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2篇:高中生物必修一必背的知识点 高中学习最重要的是在高一打好基础,生物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学生一定要重视必修一的生物学习。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或被苏丹iv染成红*);淀粉(多糖)遇*变蓝*;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细胞里的物质结构基础生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1.高中必修一生物必背知识点 2.高中生物必背知识重点总结 3.高中生物必背的基础知识总结 4.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5.必修一生物必备知识点归纳 6.高一生物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第3篇:高中生物必修二必背的知识点 生物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修二模块的知识内容是及其重要的,你都掌握好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染*体变异 一、染*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1)个别染*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体) (2)以染*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体组成一个染*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体组中无同源染*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体组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几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离体培养 原理:染*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传信息的携带者——核* 一、核*的分类 细胞生物含两种核*:dna和rna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dna或rna 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dna);一类是核糖核*(rna)。 二、核*的结构 1、核*是由核苷*连接而成的长链(chonp)。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核*初步水解成许多核苷*。基本组成单位—核苷*(核苷*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分为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脱氧核苷*)和核糖核苷*。 2、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连构成。 3、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种类为4种。 附表 类别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4种) 核糖核苷*(4种) 腺嘌呤脱氧核苷* 鸟嘌呤脱氧核苷* 胞嘧啶脱氧核苷*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鸟嘌呤核糖核苷* 腺嘌呤核糖核苷* 胞嘧啶核糖核苷* 尿嘧啶核糖核苷* 碱基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尿嘧啶(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 三、核*的功能: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 8.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这一功能特*。 15.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染*质和染*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高中生物必背的知识点汇总 2.高中生物必修二必备知识点总结 3.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 4.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要点总结 5.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重点归纳 6.高中生物必修二重要的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的知识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dkdd.net/post/2957.html发布于:2025-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