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隶书字体的来源以及名称的含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隶书字体的来源以及名称的含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云阳得名浅析②:云安与云梦

2、隶书字体的来源以及名称的含义

3、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丨中国首部字典收录多少字?走进漯河看“字圣”如何说文解字

  文 | 贺之见   云阳县名,北周朝第一次更名——云安。   云安俩字如何来,学界研究较少。大体有永安音变、云安盐场、(熬盐蒸汽形成的)云雾安定等说法。并未有特别能让人信服。▲淹没前的云安 图/网络   谈名字,首要回溯改名为云安之时的社会背景。   第一则社会背景为北周时期行政辖区及县名更改频繁。在此期间,仅今重庆市地区,就有垫江在北周改回巴县之名(今重庆主城一带),泰昌在北周改为大昌(今巫山大昌),鱼泉在北周改为安乡、万川(今万州),巴渠北周改为万世(今开州大进)。朐忍改名云安,只不过是这众多被改县名之一。   另一社会背景为三峡地区战乱连连,朐忍县城迁至汤口。南北朝西魏末年至北周末叶(554—576) 期间,巴蜀大地上州县政区变动频繁,社会极度动荡。其中在三峡地区,就发生过延续多年的叛乱,即冉令贤、向五子王之乱。蛮者……凭险作梗,世为寇乱,逮魏人失驭,其暴滋甚……屯据三峡,断遏水路……武成初……寻而冉令贤、向五子王等又攻陷白帝,杀开府杨长华,遂相率作乱……而元恶未除。天和元年(566年),诏开府陆腾督王亮、司马裔等讨之。腾水陆俱进,次于汤口……蛮众大溃……令贤遁走,追而获之,并其子弟等皆斩之……自此狼戾之心辍矣。……信州旧治白帝。腾更于刘备故宫城南,八阵之北,临江岸筑城,移置信州。……天和六年,蛮渠冉祖喜、冉龙骧又反,诏大将军赵訚讨平之。自此群蛮慑息,不复为寇矣。——《周书》卷四十一   这里提到几条相关的背景,一是北周时期,朐忍县治位于万户驿原址时,朐忍县境常面临寇乱,动荡不已;二则此次平乱的军队驻扎于汤口(今云阳镇,因处汤溪河口得名);三来,(迁城后的一段时间)县境依然有反叛之徒。   基于此,天和三年(568) 左右,朐忍县治迁往汤口,更名为云安县。此时,汤口比万户驿更适宜为县治。   县境缩小,汤口居于新县域中心,便于管理全域。原朐忍县境囊括今云阳、开州、万州、梁平及周边地区,经过两汉魏晋多次行政区划调整,特别是南北朝期间郡州县越来越多,县辖范围越来越小,北方的侨置县与本地县日益相混,各县纷纷从朐忍县析出。县境缩小后,万户驿位于县境的西侧,在交通落后的时代,不便于管理县境其他地区。汤口的地理位置,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更名前原朐忍县辖域行政区划图(552年 南梁) 此时秦朐忍县分裂为驻今云阳的朐忍,驻今万州的南浦、新浦,驻今开州的汉丰、巴渠   汤口为“信州锁钥”,军事位置显著。陆腾将汤口作为军队驻扎地,是因其重要的军事区位——能镇住周边动乱状况。迁址汤口后,几年时间,便解决了困扰当政者多年的动乱问题。   汤口地质、水利、交通条件更适宜发展城镇。万户驿这地方处于滑坡地带,朐忍县治迁走后,从朐忍旧县坪考古情况来看此地发生过2次大规模滑坡,2007年时再次发生一次长达3000余米的滑坡。汤口地理地质情况明显优于万户驿,未有大规模滑坡现象发生。汤口还处于长江与汤溪河交汇处,具有较好的水运通航能力,汤溪河连接的云安盐场,更是经济云阳重镇,其供水便利性与物产丰盈等方面,是万户驿不能比的。▲旧县坪附近处于滑坡地带   朐忍县城搬迁至汤口后,此地一直作为县治所在,直至因三峡工程淹没县城,1999年9月28日县四大家搬迁至双江新县城,总计1431年。▲云阳新县城位于原双江镇 图/网络   朐忍县城迁至汤口,名字亦随之改为云安县,何意?   之见以为,“云安”二字为俩单字组合而成,需分别释义。   先谈“云”字。   在西汉早期的张家山汉简中,我们发现一说法:相国上南郡守书言:云梦附窦园一所,在朐忍界中,卒徒治园者出入扦关,故巫为传,今不得,请以园印为传,抒关听。——《二年律令·津关令》简518   据上,时朐忍县境,必然有一处名为“云梦”的场所。   何为云梦?非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中的“云梦泽”。据周宏伟《云梦问题的新认识》,此云梦为:用来称呼楚地泽水较少、野草丰茂、禽兽多见,宜于王公贵族游赏、狩猎的地……三峡地区、淮河流域也留下“云梦”的身影   云梦广泛存在于楚地,先秦至汉晋时期,先后有湖北云梦、当阳、松滋、监利、河南郏县等地。▲汤口位置图 图/重庆勘测院   那么在朐忍境内的“云梦”又在哪儿?作者认为:(南北朝时期,长江水位下跌)汤溪口一带却有较大片平地出露,且靠近江面,便于水运的缘故。   今云安一带产盐,汤口为云安盐水路运输的必经之路上。产盐必定产生许多经商富裕之家,盐商经常接触楚地的富豪,便仿照楚国风格。在今汤口一带修建过“云梦”园以供上层人士游赏,久而久之,此地就被命名为云梦。久而久之,除汤口外,此地便有了“云梦”这个地名。   云梦即云安之云的来历。   结合改名的背景来,再谈“安”字。   云安改名的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乱的时刻之一,整个华夏大地满目疮痍,兵荒马乱。   朐忍一带,在背景所述的陆腾镇压冉令贤、向五子王之乱及一系列战争后,整个朐忍大地上,土著巴人几近绝迹,人民流离失所,隋朝开始,外地人逐步来县居住,才慢慢恢复生机。   社会的安定,无疑是人心所盼。   云安之安,自然就是“安定、安宁”的意思。   这自然不是臆想,就在云安县周边,与云安类似的地名,何其多。   北周时,今云阳县时名“云安县”,奉节为“永安郡”,开州为“永宁县”,万州武陵镇为“武宁县”,开江为“新宁县”。▲575年时(北周)云安县周边行政图 图/重庆勘市测院   这其中,云安县、永宁县、武宁县,均为南北朝时期改名而来。   同一时间改类似名称,可见其用心良苦耶。   至此,我们便能得出结论:云安即云梦安宁之意。   再也不要有战争。   其他几种说法需要辨析一下。   《四川省云阳县地名录》(1982版)认为:云安镇以云安厂得名。据民国县志载:“云安之名 由永安音变”,因此地熬盐厂房很多,故名。   云安与永安,同处一个时代,邻县用同一名,是绝无案例的。   因云安厂得名的说法,无法证明云安厂之名早于云安县。   至于云是熬盐产生很大雾气,类似云层,就更无法自圆其说了。   参考资料:   1.令狐德棻等,《周书》2.云阳县志编委会,《云阳县志》(1999)   3.云阳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云阳县地名录》(1982)   4.周宏伟,云梦问题的新认识   5.张雅娟,《二年律令·秩律》中的县名及相关问题研究   6.龚胜林,林月辉,戈大专,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化研究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大开眼界!开县、达州、巴中都曾用过万州的名字   《水浒传》梁山在山东,为何梁山县在重庆?梁平改名往事   垫江、涪陵、石镜、宕渠、合川,你的曾用名究竟有多少?  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种传统的重要书体。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字体结构摆脱古文字象形的要求,而更加符号化了。   为什么隶书那么重要?因为在保持美观同时,隶书更方便书写,提高了文字效率,也更加规范。在隶书之前,使用的篆书字体,我们来看看对比:   从上图可见,隶书比篆书更为简化端正。右侧篆书形式奇古,而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隶书的用笔特点是点画继承了篆书的曲线美,同时把篆书圆转笔画变成了方折。更多对比可以查看《篆书隶书千字对照表》。   原先的字体更像图画,从隶书开始,成为了更加适合书写,更加端正规矩的字体,这对于中华文明记载传承,当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隶书来历有个故事,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说的是秦朝有个小官,叫程邈,曾当过县狱吏,因他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狱中。程邈擅长书法,他在监狱中用了十年时间,潜心研究创建出三千个隶字,并把成果献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兴,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为御史。由于起初程邈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   不过这仅是隶书来源的说法之一,并不能确定隶书就是程邈所创。近代考古证实,在战国时期已有隶书雏形。北宋时,人们就发现齐太公六世孙的棺木上有隶书字体,比秦始皇早400余年。北宋《宣和书谱》认为:“若邈者,既知此体,乃自作一家法而上于秦,特以解云阳之难耳。”程邈知道这种字体,整理后献给朝廷,以解自己的牢狱之灾。   古代很多小官吏、书匠经常需要誊写文书,而对于日常书写来说篆书又过于复杂,因此在漫长时期中形成了隶书这种相对简化又端正易认的字体。隶书来源于演变,来源于众人。程邈本身也是小官吏,他知道这种写法,他在狱中所做的主要是整理工作。这是隶书来源的最大可能,否则无法解释考古发现。   现代人经常说,这种字体是“奴隶”创造的,所以叫隶书。这应该是讹传。如果隶书中的“隶”是奴隶,这就明显带有了贬低意味,秦始皇怎么会下令大臣包括他自己都用”奴隶字体“?在古代那么重视名声地位的情况下,这种说法几乎没有可能。   随便翻哪本字典,“隶”的主要意思有三种:其一是本意,附属的意思。其二是指封建时代的衙役,小官吏的意思。其三是被奴役的人,奴隶的意思。   从《书断》记载来看,因为程邈是小官吏,整理创建了这种字体,所以称为“隶书”。“隶”是代表衙役小官吏的意思。   如果“隶书”不是程邈创造,而是他整理的。这种情况下,“隶书”这个名称也是程邈根据流传听来的,那么其中的“隶”就是本意:附属的意思。当时篆书为正体,隶书为附属,代表一种从属关系,这可能是名称原意。   近人吴白匋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创建之初,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   无论隶书中的“隶”是代表小官吏还是附属意思,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几乎不可能是“奴隶”的意思。   隶体本身也在发展,隶体创于秦代,定形并通行于汉代,至今仍被广泛应用。隶体的分类过去常依它所含篆书成分的多少而定,含篆成分最多的为秦隶(秦分),其次为汉隶(汉分),再次为今隶。笔画潦草相连的又称草隶。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懂书法,不过在看新闻报道时时,我深深被汉隶打动了,这是汉代熹平石经残碑,字体为汉隶,蔡邕书法。方平正直、中规入矩,并不追求技巧与唯美,朴实刚健,大巧若拙,体现了雄浑汉风时代特点。   历朝历代都有很好的隶书书法作品,这里就不一一展现了。归根结底,隶书不是“奴隶”字体,也不可能是一人创建的,隶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际需要而逐步渐变、最终成型的美丽文字,承载这历史文化,它会永远流传下去。  央视网消息(记者 魏俊浩)作为中国首部字典,《说文解字》共收录了多少字?又是如何架起古老文字与后世文字沟通的桥梁?   2月20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河南省漯河市许慎文化园,看“字圣”许慎如何说文解字,打开中华汉字大门。   公元121年9月,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的儿子许冲将《说文解字》呈奏汉安帝。中国第一部字典由此而问世。   这部耗费了许慎毕生心血的著作,全书十五卷,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共用133441字。许慎文化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晗介绍,许慎把原来一盘散沙的汉字,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将不胜枚举的汉字归属到540个部首下面,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使中华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   从此以后,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汉字书写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后人有所遵循,得以沿用至今。   据介绍,以甲骨文所代表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历经数千年的深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其中《说文解字》的作用功不可没。   《说文解字》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最权威的汉字字典,研究先秦文字必须借助的阶梯和桥梁,备受历代帝王和文人大家推崇。清朝曾国藩看完此书后,高度评价道:“许书略存二百字,古镜一扫千年尘。篆文已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目新。乾嘉老儒耽苍雅,东南严段并绝伦。”读懂了这一套《说文解字》,也就通晓几千年语言文字史。   许慎也被后世尊为“字圣”、“字学宗师”。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字圣”故里漯河为弘扬许慎文化、传承汉字文明,建成了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许慎文化园,多次举办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常年组织开展许慎文化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等工程,启动汉字文化名城建设,举全市之力推广汉字、推广许慎精神。
隶书字体的来源以及名称的含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隶书字体的来源以及名称的含义隶书字体的来源以及名称的含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dkdd.net/post/2738.html发布于: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