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导语】高中数学可以说是高中阶段难的一门课程,要知道高中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所以要好好学习数学。©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一   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A,A∩φ=φ,A∩B=B∩A,A∪A=A,A∪φ=A,A∪B=B∪A.   2.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二   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凑配法   2)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   4)消参法   3.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三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等比数列:a(n+1)/an=q(n∈n)。   (2)通项公式:an=a1×q^(n-1);推广式:an=am×q^(n-m);   (3)求和公式:sn=n×a1(q=1)sn=a1(1-q^n)/(1-q)=(a1-an×q)/(1-q)(q≠1)(q为公比,n为项数)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③若m、n、q∈n,且m+n=2q,则am×an=aq^2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注意:上述公式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sn=a1+a2+a3+...+an(公比为q)q_sn=a1_q+a2_q+a3_q+...+an_q=a2+a3+a4+...+a(n+1)sn-q_sn=a1-a(n+1)(1-q)sn=a1-a1_q^nsn=(a1-a1_q^n)/(1-q)sn=(a1-an_q)/(1-q)sn=a1(1-q^n)/(1-q)sn=k_(1-q^n)~y=k_(1-a^x)。   4.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四   立体几何初步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圆;   ②母线与轴平行;   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   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个圆;   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   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球的截面是圆;   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5.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五   一)两角和差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二)用以上公式可推出下列二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sin2A=2sinA*cosA   三)半角的只需记住这个: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四)用二倍角中的余弦可推出降幂公式   (sinA)^2=(1-cos2A)/2   (cosA)^2=(1+cos2A)/2   五)用以上降幂公式可推出以下常用的化简公式   1-cosA=sin^(A/2)*2   1-sinA=cos^(A/2)*2   6.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六   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f(x)=f(-x)f(x)为偶函数;   f(x)+f(-x)=0f(x)=-f(-x)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导语】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今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无忧考网为你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学习路上,®无忧考网为你加油!   1.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2.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3.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   直角三角形面积常用公式S=1/2ab(公式中a,b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直角三角形是一个几何图形,是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有普通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种。其符合勾股定理,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指使用算式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同一平面内,且不在同一直线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符号为△。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BAC=90°,则AB2+AC2=BC2(勾股定理)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若∠BAC=90°,则∠B+∠C=90°   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外接圆半径R=C/2)。该性质称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   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5、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AD)2=BD·DC。   (2)(AB)2=BD·BC。   (3)(AC)2=CD·BC。   4.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复数定义   我们把形如a+bi(a,b均为实数)的数称为复数,其中a称为实部,b称为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可以视为实数;当z的虚部不等于零时,实部等于零时,常称z为纯虚数。复数域是实数域的代数闭包,也即任何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中总有根。   复数表达式   虚数是与任何事物没有联系的,是绝对的,所以符合的表达式为:   a=a+ia为实部,i为虚部   复数运算法则   加法法则:(a+bi)+(c+di)=(a+c)+(b+d)i;   减法法则:(a+bi)-(c+di)=(a-c)+(b-d)i;   乘法法则:(a+bi)·(c+di)=(ac-bd)+(bc+ad)i;   除法法则:(a+bi)/(c+di)=[(ac+bd)/(c2+d2)]+[(bc-ad)/(c2+d2)]i.   例如:[(a+bi)+(c+di)]-[(a+c)+(b+d)i]=0,最终结果还是0,也就在数字中没有复数的存在。[(a+bi)+(c+di)]-[(a+c)+(b+d)i]=z是一个函数。   复数与几何   ①几何形式   复数z=a+bi被复平面上的点z(a,b)确定。这种形式使复数的问题可以借助图形来研究。也可反过来用复数的理论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②向量形式   复数z=a+bi用一个以原点O(0,0)为起点,点Z(a,b)为终点的向量OZ表示。这种形式使复数四则运算得到恰当的几何解释。   ③三角形式   复数z=a+bi化为三角形式   5.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外积、叉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的模是:∣a×b∣=|a|•|b|•sin〈a,b〉;a×b的方向是:垂直于a和b,且a、b和a×b按这个次序构成右手系。若a、b共线,则a×b=0。   向量的向量积性质:   ∣a×b∣是以a和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a×a=0。   a‖b〈=〉a×b=0。   向量的向量积运算律   a×b=-b×a;   (λa)×b=λ(a×b)=a×(λb);   (a+b)×c=a×c+b×c.   注:向量没有除法,“向量AB/向量CD”是没有意义的。
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dkdd.net/post/2718.html发布于:2025-11-21